间接角膜塑型技术与间接角膜塑型仪器的设计研制与临床实验研究
发布日期:2014-09-26点击次数:5259次
作者: 邵立功 郭永胜
1.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眼病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
2.陕西华亚视光仪器研究所
邮编: 100048
目的:本文首次提出了间接角膜塑型技术(Indirect-orthokeratology,I-OK)这一全新的眼视光学概念,已经设计申报国家发明专利,DS-1型可调谐能量和脉冲频率活性磁力间接温汽液压角膜塑型仪,此项技术在应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非手术近视矫正治疗中回避了Orth-K镜和角膜塑型技术(RGP)的直接压迫按摩角膜易损伤角膜等诸多弊端并达到了较佳科学控制轴性近视和矫治效果。 方法: 方法 近视控制矫治仪器为自主设计和研制的DS-1型可调谐能量和脉冲频率活性磁力间接温汽液压角膜塑型仪器,自愿受试者共计200例,年龄15-40岁,其中15-25岁158例,26-40岁42例。受试者近视屈光度:凹球镜:-1.75~-6.0 DS 凹柱镜:-0.5~-3.00DC。通过测定受试者上眼睑组织的个体压力弹性系数,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曲率,角膜屈光度,角膜直径,前节、眼压和眼底以及电脑验光和他觉验光综合确定受试者双眼屈光状态后应用可调谐能量和脉冲频率活性磁力间接温汽液压角膜塑型仪器进行治疗,每周4-6次夜间睡眠时佩戴矫治,每次治疗6~8小时,治疗12-18次后进行上述项目复查并针对个体情况调整治疗仪器程序和治疗方案。 在治疗时受试者仰卧位或侧卧位自然闭合双眼使双眼保持在第一眼位状态,结膜囊内点滴抗菌素加玻璃质酸钠复合滴眼液然后施加特定数值曲率和压力的角膜塑型软压盘释压于上眼睑皮肤角膜中央上方位置。
结果: 结果 全部受试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恢复和近视屈光度数的减低。统计学显示:视力达到2行以上者占总例数的84.8%,凹球镜屈光度减少1.5~3.5DS占76.9%,凹柱镜0.5~1.75占66.7%。其中15~25岁近视受试组158例近视矫正的效果最佳,比较矫治术前屈光度降低平均在1.5~4.5DS占总受试者的88.6%。 结论: 结论DS-1 型可调谐能量和脉冲频率活性磁力间接温汽液压角膜塑型仪器是以非手术方法矫治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科学有效矫治仪器,其优点是该近视矫治仪器在夜间矫治近视时不直接作用于角膜,受试者没有不适感和不损伤角膜上皮对角膜不构成治疗近视外威胁,夜间使用不影响受试者工作学习,仪器操作简易方便适合小型医院、眼视光保健机构和家庭使用。